同濟大學博物館由同濟大學一?二九大樓改建而成,該建筑建成于1940年代初,整體呈L形布置,建筑面積4469m2,地上三層。長期以來,一?二九大樓一直作為學校教學樓使用,隨著建筑功能的調整,以及提升區域歷史價值的需要,同濟大學將其功能定位為校級博物館。本項目立足于對其進行保護性修繕,恢復歷史建筑原有風貌。并在此基礎上,通過功能更新、設備更新等技術手段,使大樓在傳承歷史,延續文脈的同時滿足“同濟博物館”的接待展示新功能要求。
改造設計主要從空間價值挖掘、使用功能轉換、人文環境融入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。
1.充分挖掘該歷史建筑的價值,如磚木混合的結構形式、早期“日式”建筑的內部功能空間組合關系、相關建筑細部構造等,并反映到博物館內部的空間設計中。最大化保留和利用大樓內部的木屋架、木梁結構體系,通過維護和修繕,使其作為結構和裝飾構建暴露出來,再現在博物館主要的展示場景中,反映出同濟大學悠久的歷史。
2.將原有小開間的教學用房改建成適合博物館需求的收藏和展示空間。同時,增加相配套的功能空間和設備。
3.設計強調對大樓周邊環境的整飭和保護,建筑外立面設計嚴格遵循原有建筑的風貌,如建筑外墻材料、門窗洞口、屋面形式、雨水落管等均按原樣修繕。新加建的玻璃門廳,選址在“L”形大樓內轉角,即一?二九紀念園背側隱蔽處。外觀設計強調“新舊對比”和“通透性”原則,通過將門廳設計為不規則折線形的通透玻璃廳,一方面避讓紀念園的多棵古樹,另一方面弱化門廳的形體和體量,使得新增設施對紀念園和原有老建筑的影響最小化。